如果请你把“学”字拆成另一个字,你会怎么做?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子”,而不会想到去掉两点,
把“学”拆成“字”。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我们是以组块(chunk)为基本单元来感知和识别信息的,而偏旁部首就是汉字识别的基本组块。所以拆解汉字时,人们会自然地选择拆去偏旁。正是利用了汉字认知的这一特性,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罗劲课题组最近首次揭示了顿悟与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组块破解”的脑认知机理。
“组块化”提高认知效率,也阻碍了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将信息“组块化”是人类具有高效认知能力的关键,“比如象棋大师头脑中有许多关于棋局的‘组块’可供其灵活提取和运用,这使他们甚至有可能同时和许多人从容对弈。”罗劲解释说,“也就是说人类能将一系列相关的信息及其处理流程连接和压缩在一个组块化程序中,整个地加以批次性处理。”
可是这也有可能成为我们思维的障碍。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Ohlsson提出“组块破解”,也就是将已建立的认知组块破解和还原为更加基本的成分或要素,是顿悟和创造性思维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组块破解”不但是在视觉创意上,甚至是在一些重要技术革命中都发挥着作用,例如活字排版印刷和分工流水生产线的发明,在某种意义上都需要人们摆脱将一页书或者一件物品的制造过程看作一个整体的心理定势,并将它们拆解和还原为更加基本的元素而加以重新组合才有可能产生。
拆字游戏成了解决难题的最佳途径
尽管现代认知心理学领域普遍认为组块破解是创造性顿悟的基本形式之一,但由于没有适合的实验材料和设计,人们对于组块破解的脑认知机理一直都不清楚。直到中科院心理所罗劲博士想到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拆字方法,才首次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在脑中存在着一条腹侧what通路和一条背侧where通路,共同对传入的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其中腹侧what通路从位于枕叶的视觉区域传向颞叶方向,它的功能是回答所看到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而背侧where通路则从视觉区传向顶叶方向,负责回答所看到的对象“在哪里?”的问题。
罗劲博士课题组利用基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动态因果模型分析技术,研究了人们在做顿悟性拆字难题(如从“学”中拆解出“字”、从“四”中拆出“匹”)时两个通路的功能连接变化。结果发现执行这些任务不但使what通路和where通路的调控连接都明显增强,而且使what通路终端到where通路终端之间的调控连接也明显增强。罗劲说:“这说明了顿悟式的组块破解与视觉创意的实现,需要脑内负责视觉信息加工的what通路和where通路的高度协同。”
以上关于顿悟“是如何发生的由勤思教育为您提供!
其他同学关注信息:免费资料申请>> 咨询师通关培训>> 心理咨询师总站>>
课程安排
课程类型 | 热门班型 | 详情 | 授课方式 | 优惠 | 报名流程 |
心理咨询师经典辅导班 | 1280 | ![]() |
视频或面授 | 限时优惠 | ![]() |
心理咨询师周末面授班 | 3800 | ![]() |
视频或面授 | 限时优惠 | ![]() |
考研备考
本栏目资讯
更多>>高分学员经验分享
更多>>王同学
学心理改变生活。心理咨询师 我梦想的职业 感谢勤思助我实现梦想!
李同学
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给自己最佳的投资是学习,合适的策略是催化剂。
张同学
懒惰等于将自己淘汰!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悲哀!只要努力的学习,配合勤思的辅导没有通不过的。
推荐教材
更多>>